昭阳区第三中学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保障师生的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目标
(一)普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二)完善传染病的信息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并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和班主任组成
传染病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马金松(校长)
副组长:郑堃 何智勇 朱华 阮朝忠 韩钰 角睿
组 员:全体行政人员及各班主任
下设防控传染病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角睿同志担任。
办公室电话:0870-2138221
(一)班主任老师
1、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的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或因病缺课,应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并及时报告防控传染病办公室。
2、如遇突发事件发生(疫情),应提供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班级学生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每天2次报告防控传染病办公室。
(二) 防控传染病办公室
1、负责每天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并记录归档,做好统计工作。
2、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立即向校领导汇报,同时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及时安排环境消毒工作。对发病班级教室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教室空气流通,要经常开窗通风。对食堂、厕所进行消毒,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负责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每天2次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统计后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对病愈返校的学生进行检查。患病学生返校当天必须先到防控传染病办公室,经检查后(持有卫生部门出具的病愈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接到疾控中心对该学校的疫情解除通知后,即可对学校采取解除控制措施。
7、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晨会、班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治知识,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学校领导
1、学校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明确分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
2、调整教学方式。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如发现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处理的病例,可对其所在班级或年级暂停集中上课,经过医学观察期后如无新发病例,可再行复课。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全校停课。
3、学校需加强同区疾控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学校学生的发病状况。
4、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使全体师生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内的传染病预防控治工作。
四、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为主: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尤其是流行季节),及时发现可疑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1、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坚持来访登记制度。
2、改善学校卫生设施条件,加强对教室、办公室等人员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学校坚持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建立学生请假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报告疾病防控中心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主动协助区疾病防控部门进行调查分析。
4、完善传染病防治管理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5、完善传染病登记及追踪记录。
6、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消毒制度、传染病宣传制度、晨检制度等。
7、学校各部门,要坚持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整改。
(二)应急处理 :学校在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有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不折不扣地实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防控传染病办公室报告。
2、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包括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统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区疾控中心报告。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
3、对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及时转送附近医院诊治。
4、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5、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由总务主任安排有关人员做好消毒处理,必要时请疾控中心进行终末消毒。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6、对易感人员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当主动配合有关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
7、应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8、在传染病发生期间,各班指定专人每天向防控传染病办公室报告本班学生的缺课情况、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及时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并保持联系,以便进行追踪管理。
9、门卫要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办公室、教室等人员集中区域。
五、个人防护与消毒工作
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时,接触可疑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上述人员应穿戴工作服、隔离衣、工作帽和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2、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1) 地面、墙壁、门窗:用0.2%-0.5% 过氧乙酸、500mg/L-1000 mg/L二氧化氯、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 mg/L-2000 mg/L的消毒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2) 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8%-20% 过氧乙酸溶液5-6 ml(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器进行消毒,也可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薰蒸2 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0.3%-0.5%过氧乙酸、3%过氧化氢、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含量为1500 mg/L的消毒溶液,用气溶胶喷雾,20-30 ml/m3,作用1-2小时。消毒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3) 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或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为250 mg/L-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8%-20% 过氧乙酸5-6 ml(1克/米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小时-2小时。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毫克/升)消毒4小时-6小时;或用压力蒸汽进行消毒。
(4) 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含量为20000 mg/L的消毒液2000毫升,搅匀放置2小时。无粪的尿液每1000毫升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钙1.5 克或有效氯为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毫升混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有效氯含量为50000 mg/L的消毒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
(5) 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30 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也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为250 mg/L-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 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000 mg/L-5000mg/mg/L的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六、健康教育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四方联合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各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宣传,提高师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针对季节特点、疫情动态、校内实际及时向师生进行疾病预防、饮食饮水的卫生安全教育以及其他健康教育等知识的宣传, 并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的有关要求,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等。
3、将传染病的预防纳入长效管理。在传染病高发期前强化相关防病知识及技能教育。传染病发生时,及时向学生家长发放《告家长书》,增强学校师生及家长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在每学期开学后,组织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尤其是教学区、生活区、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学校教室、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5、学校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6、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病患者,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并协助卫生部门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7、加强学校卫生防病与健康教育工作。开学后,学校集中开展一次以预防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知识和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讲座、班会、板报、校园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昭阳区第三中学